成事者事竟成——一个“窗”业者的故事

                                                  讲述格纳森窗业80后CEO李智的创业故事


      哈尔滨格纳森窗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这样一个建厂面积2万余平的加工厂房,它的CEO是一个80后,很多人不能理解,这么年轻就出来创业,他到底凭什么?今天我们来讲讲关于他的故事。

一个公司的决策人对于企业未来趋势走向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俗话说:什么样的人成什么样的事。我想大概下面几个原因吧。其实,成事之人,身上大致都逃不过以下几种特质:


      成事的人,性格底色悲凉且温暖的人

      李总的性格内向、沉稳,刚接触的时候会让人产生很多的距离感,在他身上你能想到常用的词竟是“本人实际与年龄不符”。29岁的他突然决定要组建自己的团队,他要趁着年轻大干一场,即便结果输了,也还输得起,大不了重头再来。这句话是李总跟我说的,我没想加过多的修饰和渲染,因为清晰明了,决定了就去做,不然终其一生,可能会后悔。一个人将大部分的青春给了一扇窗,而他给自己留了一个特别的出口。

      真正成大事的人,深接触时能嗅到一丝抑郁症的气息,他的心血往往不被理解,好像他对人间没有太多期待。但如果他只是做被世人理解的事儿,他就不是一个真正能成大事儿的人。所以,成事的人底色往往会是悲凉的。这句话是我在冯唐写的《冯唐成事心法》里看到的,首先想到的就是李总。这段话说的正是他,一个内向的性格,有着坚毅的眼神和沉稳的气质,对于门窗工艺的专注和热爱,完全看不出这是一个骨子里根本没有“浪漫”含义的双鱼男。或许他真正的浪漫都给了那每一樘窗,倾注了所有的时间、精力和饱满的爱。

在情感心理学里经常说,一个男人多爱你,表现就是把他那“宝贵”的时间更多地分享给你,只想和你在一起。那么在李总心里,那个TA,我想是窗,只有窗。一个对门窗这么执着的人,他又怎么会让自己的作品有丝毫瑕疵?对于格纳森窗业未来的发展,李总说有很多期许,但是品质永远排在首要位置,他是这么说的,亦然也在这么做的。格纳森的产品在使用客户中口碑极好,对于现在这个靠品牌宣传,虚大于实的经济时代,李总即便认同品牌营销的影响力,但似乎还在坚持: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理念,只要产品好,不怕没人知道,就不怕卖不出去。


      成事的人,他是中庸平衡的个性

      当我问道:李总,您目前希望格纳森变成什么样,大的困难是什么?对于门窗行业市场分析调查,而且还在疫情的影响下,格纳森窗业的突破口是什么?李总的回复让我出乎意料,我原以为作为老板的他会给我这个员工之一画一个“大饼”可是并没有。他说:谈未来的市场,格纳森还小,可能没有行业的话语权,仅仅发表个人意见,未来市场还是以品质服务为基础,行行出状元,每一个行业都会有赔有赚,就看谁能把握机会,谁能适应市场,谁能得民心。客户永远会选,品质好,服务好,又快速,又专业,又有品牌,价位合理,性价比高的。就正如他所说的那样,很多人一定觉得一个技术出身的人,再厉害无非就是能把窗户做出来或者做好一樘窗而已。想要把企业做好,那就像纸上谈兵,没有高学历深层次的管理经验怎么管理企业,还不如老老实实去做工人。但往往走在不寻常路人,都是在质疑中成事的。

可是如今的格纳森也是近百人的企业了,这里有些人从创业至今不离不弃,真的是高薪吗?企业经济实力也未必会有薪资上的优势,那么是什么让很多门窗行业的精英跳槽来到这个“小而精”的格纳森呢?

答案是可以肯定地说,是李总的独特的管理理念,对于企业和员工李总有自己的想法。李总是这样描述的:过去或者说一开始的格纳森,是以挣钱为首要目的且挣点就够,很容易满足的。但经过公司不断地发展和壮大,公司以及股东都有了很大的变化,说社会责任有些夸大,也从没想过会有现在的格纳森。所以希望所有在这个平台里面的家人,能够开心快乐幸福,拿到自己想要的,无论是金钱还是成长还是成就,格纳森愿意为所有有梦想的人提供的一切。未来的格纳森,将是以品质,工期,服务,品牌,四个模块为着重发展的企业,将成为真正的小而精的国内知名企业。他让每个人都知道,无数个失眠的夜里这个年龄和外表不符的老板都在想什么,为了什么。




      成事的人,从不觉得不耐烦

      后来我大胆地问李总,您享受当决策人吗?这从两性心理学讲男人的大部分心理需求的满足都是来自事业的。从打工者变成创业者,有的时候会不会“乐”在其中呢?李总似乎想了很久回复我:我不是个霸权主义者,而是非常民主的,但往往会坚持自己的主意,除非真正有说服自己的东西出来,不然我会用我的方式说服所有人,从没享受决策人的舒服,只感受到决策人的艰难了。目前,除了做好企业,还奢望能多陪陪家人。也许全程的交流中,只有这段让我看到了些80后且双鱼座人的特质,内心是柔软的,喜欢自欺但从不欺人,不享受反而觉得责任更多,把所有的压力自己扛下来,但没有一丝后悔。在李总的生活里,你找不到他私人生活的影子,基本都是工作。

      作为决策人一定都会有焦虑的情绪,可是在李总身上似乎看不到任何着急,任何“天大的事儿”他总说:别着急,慢慢来。其实“不着急”就暗含耐烦的意思,“耐烦”二字是做事的首要修养,既然要成事,就要做事,做事哪有不烦的?既然要做成事,就要耐得住烦。军事家曾国藩曾说过:“居官以耐烦为首要要义。”人生本来就是一场修行,那对于这样的老板似乎就以这种“稳稳的”去稳定员工和稳定产品质量。无论是情绪还是工作,他的“稳”让格纳森所有人都跟着心安,都说情绪是会传染的,那么这样的情绪处理也一定会让每一位使用格纳森产品的人感受到产品质量的稳定。


      成事的人,总会保持精力旺盛

      我们老说“精英”,实际上是精力旺盛的英雄。没有体力和脑力。谈什么做事和成事?奢谈什么带千军万马走过草地、走过雪山、走过一个又一个经济周期?

用20%的精力去解决掉80%眼前的事务,保存下来的精力去完成更多事情。而李总不知道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时间,你可以随时在不同时间收到他的微信。他对于时间管理即:我可以不睡觉,但是员工必须好好休息。有人曾说过:老板从来不把员工当人看,其实后面还有一句是他们也不把自己当人看。他总是有99.99%的精力去面对所有事,你们只管去做,剩下的由我来。格纳森的产品特点是:精技、精工、精细、精致还有是老板的精力。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这个时候你会发现他代表着我们80后该有的人生态度。


      成事的人,他总要忍不住做事

      我想一个人是不是能在可以偷懒的情况下,都在偷偷摸摸要做事儿——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衡量这个人是否能成事。一个想要成事的人,除了一往无前的魄力和对成功的渴望,内心深处都会有一股蛮荒之力。这个才是真正的发动机,是成事真正的源泉。李总就是这样的,抱着对梦想的初衷和门窗的那份执着的热爱,明明可以做好本职工作,他却把门窗的整个生产工序都学了下来,用他的话来说别人不会,他必须会,不然只能挺着了。这样的“闲不住”,也不能停下的执念让他一往无前,就是这样的人,带着一群跟他一样的人,一步步地带着企业走到了现在。


      成事的人,在决定性的瞬间,挺上去

      所谓“得失仍只争临阵须臾之顷”。沙盘推演得再好,日常实战演练再好,“须臾间”,还是要倾力一搏,然后听天命。也就是说,成败常常决定于一个关键性瞬间,能在关键时刻,迎难而上,勇于担当的人,往往能成事。疫情的突如其来,让实体企业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全国上下有很多企业纷纷倒掉,而看似实力不大,在行业中微不足道的格纳森“活了下来”。没有贷款、没有裁员,更没有拖欠员工一分钱,似乎这也让很多同行觉得不可思议。李总总是跟我们说,格纳森什么都会有的,只是时间的问题。疫情考验企业同样考验人心,所有格纳森人没有后顾之忧的工作,无条件信任这个年青有为的老板的每一个决定。我记得微软现任CEO纳德拉刚刚接任微软的时候是微软动荡的时期,他说了一句让我印象很深刻的话:一致性胜于完美。格纳森倡导的精神是:一群人,一条心,干一件事只为一扇好窗而努力。全厂上下拧成一股绳一起努力,克服疫情给我们带来的所有困难。

      很多人可能还不知道格纳森和这里面的故事,从今天开始我们先认识一个人,一个坚守门窗手艺,只为传承工匠精神的老板。这世界上有两类人。一类是喜欢和人打交道的,一类是喜欢和事物打交道的。李总就是后者,做技术的人是略有一些沉闷的。他们对于钻研事物本身的热情,远远超过和人打交道的热情,这才是他们安心埋首于技术的必要条件。一线的技术工作者,每天都在基层忙碌,每天几乎都是重复的工作,虽不是千篇一律,但是几乎类同,可能有的人会认为,每天做重复的事情无法得到进步,但,技术的重复绝不是一种单调的重复。恰恰是在重复中,他们的手艺变得越来越熟练,越来越精湛,也越来越有新的花样和创意。这样的一个创业者,又怎么会让我们失望呢?